乖乖网 1—3岁

孩子焦虑入园记录:越包办越难适应!

九月开学季,又有不少孩子离开家来到他们不熟悉的幼儿园,在艰难的适应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会面临种种以前想像不到的问题。

案例

九月开学,各幼儿园都忙得团团转,特别是新生班,每位老师都似三头六臂,抱着这个孩子,哄着那个孩子,眼睛还要扫着其他孩子。在成都市成华区花径路快乐幼儿园,一位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真实事例:

从教十多年,我这学期接的新生班总体感觉没有上一批孩子那么好带。家长年龄趋于年轻化,隔代教育也很普遍,导致大部分孩子自理自立能力比较弱。

孩子焦虑入园记录:越包办越难适应!

比如我们班的奥奥,他是家中老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和他,一家六口住在一起。姐姐入园前由父母监护,入园后短时间就适应了。奥奥入园前是由爷爷奶奶带,加之是男孩,爷爷奶奶特别惯他:吃饭要喂,玩具要奶奶收拾,出门必须要抱。跟姐姐闹矛盾时,爷爷奶奶总给姐姐说,弟弟小些,要让他。

奥奥入园后,爷爷奶奶不放心,心疼他哭,担心他吃不饱、睡不着,每天送他时都依依不舍。奥奥才入园那两三天除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哭,差不多哭了两周。这两周只认一个老师,跟老师形影不离,一旦老师离开视线,哭闹得更厉害。

鉴于奥奥的情况,我们直接和奥奥爸妈交流,好在他们比较理性。交流后,妈妈开始每天抽时间自己接送孩子。特别是送,送之前给奥奥说清楚,送到教室马上就离开。妈妈一走,老师安慰安慰,奥奥很快就能停止哭闹。

我们也调整帮助奥奥的方式。适当放手后我们才发现他其实很能干,很多事他不是不会做,而是在家爷爷奶奶包办太多,以致他会做的事都习惯性不做。

我们和家长调整后,奥奥很快适应幼儿园,第三周就表现得很好了。

专家解析:

分离焦虑是社会化的开始

幼儿园算孩子离开家的第一个站点。陌生、没有家人、不能被单独照顾,还要遵守规则、懂得分享、能够合作。一个之前基本是自然人的孩子,离开家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他怎能不哭泣?所以,孩子入园初各种不适应的表现都是很正常的,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只是程度或重或轻。

此外,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并有意回避,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本能,只是才入园的孩子认知能力还不太成熟,需要比成人更长的时间去辨别并适应这个陌生环境。并且,他们表达能力有限,所以适应过程中他们的恐惧和有意回避的方式也比成人更为剧烈。

入园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用发展心理学的语言来说,这是他社会化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难受,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并非宇宙中心,他哭泣、发脾气、拒绝融入。但每一种心理痛苦都是有意义的,这份分离焦虑对孩子成长也是有帮助的。待哭过闹过后,孩子发现幼儿园是安全的,老师同学是友善的,上幼儿园也是必须的,而放学后依然能回到温暖的家,家人也依然深受着自己。

同时这也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孩子在幼儿园习得的分享、合作、让步等,也使得他今后能更好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

所以,迈过这个坎后,他能感到成长的愉悦。

教养方式决定适应期长短

为什么有的孩子如事例中的姐姐,能快速适应幼儿园,而有的孩子跟奥奥一样,每天入园都“惊天动地”?这就关系到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

那些平时在家,家长比较放手、家庭氛围比较民主的孩子,因为自理能力强、交往能力强,面对新环境不会太紧张,所以总会适应得快。而那些家长包办代替较多的孩子,因平时自己不需要思考和表达,而到了新环境,离开熟悉的养育者,马上就变得很紧张。特别是有些家长对孩子入园的各种舍不得、担心,大人的这些焦虑会通过言行传递给孩子,会让孩子认为上幼儿园是件很可怕的事,因而造成情绪困扰,增加入园适应难度。比如事例中奥奥爷爷奶奶对他的教养方式、在他入园时的表现。

虽然“隔代教养”已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孩子的教养责任在父母,不在祖辈,不能把孩子的问题都归结为爷爷奶奶的不当教养,也不要总试图用自己“先进”的教养方式去改变老人,遇到孩子的问题多内省自己,因为孩子成长,根基在父母身上。

就如事例中的奥奥,爷爷奶奶的不当教养虽然会影响他,对他适应幼儿园带来很多困扰,但只要像奥奥爸妈那样理性面对这些问题,主动想办法去改变,哪怕只是改变一点点,孩子的变化也会很大,许多问题自然就没有了。

同胞竞争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同胞竞争”,说的就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相处的微妙关系。不管是争夺父母的爱,还是个人的表现,孩子间必然会有比较和竞争,他们的成长会像种在一起的植物,互为影响。假如父母总关注其中一个,那么另一个会因生存需要,自发地用其他办法获取父母注意,得到他想要的关注。他可能会特别调皮,或能力较弱,总之各种方式让父母为他“费心”。

事例中奥奥就是个让父母费心的孩子——他适应环境能力不如姐姐。建议父母对这类孩子费心时,一定要多给予他正向引导。特别是孩子理解一句话的方式总会与成人不太一样。

父母如果老是指责奥奥:“姐姐像你这样大,都可以自己吃饭。”那么奥奥不会理解到父母是在鼓励他,反而会很诚实地接受这个标签,认为自己不能干,甚至会为自己的“不能干”自责。而如果换成“你这样大,可以自己吃饭。”奥奥也会接受到这个正面信息,努力让自己变成父母希望的那样。

“弟弟小些,要让他。”家里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处理孩子间矛盾时如果常用这样的方式,不光对大孩子不公平,而且还会娇纵小孩子,不如谁有理谁说了算,或者这次由大孩子作主,下次由小孩子作主。

总之,同胞竞争,父母能妥善平衡其中的竞争关系非常关键,因为良性竞争会激发孩子最纯真的一面。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