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拥有他人的赏识。”宝宝与成人一样,喜欢被他人夸奖称赞,不喜欢被他人批评指责。恰当而适度的夸奖,不仅能使宝宝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还能帮助宝宝获得自信心。
不当夸奖可能带来伤害
夸奖对宝宝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不当的夸奖同样可能给宝宝带来伤害。
随口笼统地夸赞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对赏识教育的认同,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家长毫不吝啬地夸奖宝宝,他们常常以“宝宝真棒”、“宝宝真能干”、“宝宝好乖”来夸宝宝。这样的夸赞属于泛滥式、大而空的随口夸赞,它并不会起到激励宝宝的作用,只会使宝宝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难以形成对事物正确的判断和分辨,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长此以往,容易使宝宝过分依赖外界的赞美,产生盲目的优越感,形成脆弱的自尊。
夸赞时好用“你真聪明”
如果家长不停地采用这种夸奖方式,宝宝会把一切好的结果与脑子聪明划等号,最终宝宝会形成这样一个概念:做成一件事情就是因为自己很聪明。宝宝在归因时往往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先天的、遗传的方面,而不是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果遇到稍微有一点难度的挑战任务或挫折宝宝难以应付时,他则可能以此判定“我不聪明”,进而回避,放弃挑战,对自己形成一个消极的自我评价。
夸赞时常用“爸爸/妈妈好高兴”
当宝宝做了一件事,如哪天自己穿了衣服,有的父母为了鼓励宝宝,强化宝宝的好行为,在夸赞时喜欢用“宝贝,爸爸/妈妈好高兴。”如果这样的夸奖过多,会让宝宝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言行能够讨父母的欢心。久而久之,宝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因为自己想做或喜欢做,而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这样做会影响宝宝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夸奖也有学问
宝宝的成长需要肯定与赞扬,就像花儿需要阳光与雨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夸奖也有学问,得讲究夸的艺术。
夸宝宝具体的行为
夸奖意在强化宝宝的好行为,因此夸奖应明确指出宝宝做的好的具体方面,越具体越好,让宝宝明白哪里做得好、做得对。这就等于为宝宝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淘气的宝宝玩完了玩具后,没有像往常那样撒手不管,任房间一片狼藉,他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都收进了玩具柜里。妈妈大声夸奖说:“宝贝,今天你把玩具都放进了玩具柜,房间看起来真整洁。表现不错!”
这既有针对性地夸奖了宝宝的好行为,帮助他懂得今后应该怎样做;又有意识地选择宝宝刚萌发出的好行为的苗头来夸奖,使他能逐渐巩固和强化偶发的良好行为。
夸宝宝的勤奋努力
当宝宝做成了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宝宝认识到,正是自己不怕困难,付出了努力、汗水等才取得成功,形成对成功的正确归因,这样宝宝在以后生活学习上遇到困难、挫折时,才能够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等方面,从而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发展乐观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
宝玩拆装玩具,开始看到图纸就畏难,爸爸在一旁给宝宝作了详细的说明后,让宝宝自己尝试拆装,宝宝专心地拆装,终于拆装成功了。这时,爸爸对宝宝说:“宝贝,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怕困难,独立将玩具拆装好,这实在不容易。看,这是我宝贝努力完成的作品!”爸爸把宝宝在拆装玩具上所花费的辛苦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洋溢在宝宝的脸上。
夸宝宝做事的过程
家长们夸奖宝宝做事的过程比表扬他获得的结果更能引起宝宝的共鸣。通过细化过程,强化他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找出对付弱点的办法,可以使宝宝克服每一个挫折,平和地面对困难,避免被小小的不顺击得一败涂地。
宝宝完成了一幅画,兴冲冲地拿给妈妈欣赏时,妈妈可这样说:“你这幅画画得很仔细,颜色一点也没涂到线的外面;颜色也好看,能对妈妈讲讲为什么选这几种颜色吗?为什么把云彩涂成了橙色?”
这样的评论和指点不是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而是引发宝宝讲一讲他是怎么想的,具体地指出了宝宝绘画过程中的“仔细”、“用色”等良好表现。评论和指点能引发宝宝对绘画的兴趣,发现自己做得好的方面,明确自己的能力,满足感油然而生,同时愿意在父母的鼓励下加倍努力,寻求更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