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聪明家长的8条钻石教育法则

2015-08-03 10:58:50 出处:乖乖网 标签: 早教方法 早教方式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他们感到眼花缭乱,无处下手。其实,您只要坚持下面八条钻石教育法则,就会发现教出一个优秀的好孩子,并没有那么难。

第一条法则:孩子能够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尽量多地去做。

只要孩子已经掌握某项技能或能够完成某件事了,以后就必须坚持让他自己做。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走路了,家长就不应该继续抱着他走。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吃饭了(不管吃的样子多么糟糕,弄得地板有多脏),家长就不应该继续喂他了。这可能会给家长暂时增加很多麻烦,比如要不断收拾被他弄脏的衣服、饭桌和地板,时间可能要持续两三个月,但是这总比他都五六岁了还需要家长喂饭来得好。再比如,耐心等待孩子学会走路,然后让他自己走,这总比日后吃力地抱着一个六七岁还不习惯自己走路的孩子上街,要轻松很多。

聪明家长的8条钻石教育法则

要经常给孩子说:我相信你,你自己可以做到的!如果孩子很小,一定要蹲下,看着他的眼睛说。拒绝提供对孩子成长没有任何意义的帮助,孩子自己做的事越多,就会越有成就感,自信心就会越强。

第二条法则:给孩子灌输家庭责任感。

1.孩子一学会走路,就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2.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就教他帮助父母做家务,他就会把做家务当成一种乐趣和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为让孩子能够专心学习和做作业,而不让孩子接触家务,这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建议:每周起码安排一天全家一起动手做家务。

第三条法则:让孩子自己做出与年龄相符的选择。

小时候做选择的机会越多,长大后孩子就越有主见,同时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也就越大。如果家长想将孩子培养成日后的领袖,就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做出适应他年龄的选择。也许他的选择很糟糕,但是要让他学会在错误中成长,而且要让他知道,任何选择在做出之后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既然你做出了选择,就要承担选择的后果,这是领导力培养的早期形式。孩子从小需要有独立做出决定的机会,这对他日后形成独立的判断思维和建立自信心都非常有帮助。

注意:孩子只能做和其年龄相符的决定,而不是事事都由他决定,比如:和家长一起外出,什么时候回家,不能由他决定,只能由家长决定。

第四条法则:建立家规,并贯彻下去,执行要严格、公正。

家里一定要有规矩,这不是向孩子展示家长的权威,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因为有了理性的约束,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1.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因为看电视是被动接收,不利于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2.要重视孩子的礼貌问题。一名学习成绩一般但有礼貌、生活能力强的孩子和一个学习成绩优秀却没礼貌、生活能力差的孩子相比,前者日后在人生事业上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好的修养,并以身作则。表扬孩子,一定要表扬他的行为或修养,而不是夸赞他的外貌或成绩。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提醒孩子礼貌待人。

3.严格控制孩子吃洋快餐等垃圾食品。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有很多美味的健康选择,父母就不要带孩子去吃洋快餐了。其实,很多孩子也并不喜欢洋快餐的味道,只是喜欢在快餐店的游乐场里玩或者得到儿童套餐所赠送的小玩具。如果是这样,家长不妨带孩子到真正的游乐场里去玩,吃健康的中餐,而那些几元钱的小玩具哪里都有卖的,真没必要让孩子养成吃垃圾食品的习惯。

第五条法则:不要忽略孩子的情绪问题,但也不必过度紧张。

孩子有了情绪问题,你要有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孩子在交往或其他事情上表现出害羞、胆怯时,仅仅对孩子说“别怕、用不着害羞”之类的话,是没有太大用途的。此时,你要做的是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给予他鼓励和支持。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很早之前也有过同样的感受,这就是同理心。理解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会增强孩子对你的信任,同时无损他的自信。当你对孩子表达同情时,孩子当时可能会得到一些安慰,但是你的同情会破坏他的自信。

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和矛盾时,家长最好这样处理:

1.带着同理心去倾听。

2.鼓励孩子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解决好这件事情后,引导孩子从内心里放下。

孩子的解决方案可能不理想,会失败,但是没关系,鼓励孩子再来一次。

这样,你就会培养出一个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一个抱怨者或者受害者。

第六条法则:不要害怕孩子流眼泪、发脾气。

所有的孩子都会暴怒,发脾气,他们生来就缺乏忍耐力,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想要,就一定要得到。如果家长单纯为了不让孩子哭,而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只会让孩子明白,原来哭和发脾气是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最佳手段。这不仅妨碍了孩子创造力的开发,也不能让孩子把自我中心意识改造成社会责任感。

如果是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孩子哭闹——

1.先看看他是不是饿了、累了、烦了、尿了。

2.如果以上都不是,就让他尽情哭吧,等他哭够了,亲吻他,安抚他,给他玩具玩,但是别让他看电视。

如果是会说话的孩子哭闹——

1.引导他用语言代替哭闹,把不满说出来,这样你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他疏导情绪。

2.如果他继续哭,那就让他哭个够。他失去关注,慢慢就不哭了。

3.如果孩子在家哭,就告诉他,可以哭,但不能打扰别人,可以让孩子去一个没有人的房间尽情哭。

注意: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流眼泪或者发脾气而屈服,因为你屈服一次,会惹来后面无数的麻烦,同时也不要太在意外人的看法。孩子一时哭闹,比他以后遇事只知哭闹、发脾气,而不知道着手去解决要好。

第七条法则:不要将过多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1.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人,就不要对他过度关注。因为每分钟都沉浸在溺爱中的孩子,是很难成为你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的。

2.如果你过度关注孩子,孩子就会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得到过多关注的孩子会认为:倾听和接受指令是父母的责任,而不是他的责任。

第八条法则:不要害怕对孩子说“不”。

1.全世界的父母似乎都不愿意对孩子说“不”,但是要想教育好子女,你必须要学会说“不”。

2.因为我们迟早都得学会这一课,一个人不能为所欲为,而学会时年龄越大,过程越痛苦,所以不如早点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

3.记住:爱不等于给予物质。

4.如果你本人喜欢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意味着要和孩子分享。

5.拒绝孩子的索取,训练他取得成功的技能,然后让他自己去奋斗,去获得。

面对孩子索要东西而不得时的哭闹和尖叫,很多父母难以拒绝和忍受,但是请记住,你是父母,肩负重任。你可以深呼吸,保持平静,并参考下面这些话跟孩子交流。

1.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谁都不可能总是得到想要的东西。

2.哭不能改变我的决定,你要冷静下来。

3.孩子(哭着要泰迪熊或者其他玩具):我想要它!我想要它!给我买!给我买!

父母(冷静而温柔):宝贝,不管怎么闹,我都不会改变决定,你想哭就哭吧,我等着你。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