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孩子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可能是病毒性感冒

2015-07-24 11:34:50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宝宝呕吐怎么办 小孩腹泻 宝宝呕吐腹泻 病毒性感冒

入夏以来,小儿病毒性感冒患者不断增多,来医院就诊者络绎不绝,部分患儿高热不退,甚至出现高热抽风,或发展为病毒性心肌炎及脑炎,令家长异常担心。那么,什么是病毒性感冒?有什么临床表现?如何防治?下面做一一说明。

孩子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可能是病毒性感冒

认识病毒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人们俗称的"伤风"、"感冒"就是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占90%以上,其它为细菌、支原体等,病毒引起的上感即为病毒性感冒。

1. 引起病毒性感冒的常见病毒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

2. 夏季病毒性感冒的诱因多为过度贪凉,孩子在户外运动后冲头洗澡后受风寒,或居室内电扇开得过大或空调温度调得过低着凉。睡眠不足,过度疲劳,喝水少,营养不良亦为常见诱因。

3. 主要症状:局部症状为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全身症状多表现为发热、烦躁不安、头痛、浑身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病程一般为3天~7天。

4. 查体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部分可见下颌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5. 传播途径: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入空气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于使用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

夏天小儿病毒性感冒的三种特殊类型

1. 疱疹性咽峡炎

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夏秋季发病率高,可散发或流行,传染性强,潜伏期约4天。常突然发热,热型多变,咽痛明显以致不敢吞咽,流涎,有时呕吐、腹痛。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在咽弓、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灰白色小疱疹,直径1~3毫米,周围有红晕,1~2日破溃形成溃疡。病程约1周,很少有并发症。

2. 急性咽结合膜热

由腺病毒3,7,11型引起,春夏季多见,可造成小流行。临床以发热、咽炎与滤泡性结合膜炎三联征同时存在为特征,但不必都具有,流行时有的只有咽炎或结膜炎。枕部、耳后、颌下等处淋巴结呈无痛性肿大。有人报告20%有鼻衄,病程约1周左右。

3. 胃肠型感冒

中医称为感冒夹滞,它除了感冒的常见症状外,还可表现为腹胀、不思饮食以及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由于小儿的胃肠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因此会经常患胃肠型感冒。

病毒性感冒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 手足口病:入夏以来,小儿本病发病迅速增多,极易误诊为感冒,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其症状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掌握了以上特征不难鉴别。 

2. 小儿流感:它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可在托幼机构或学校、社区里传播。流感比较典型的是发热较为突然,出现高热不退、怕冷无汗或出汗后体温仍不下降,并伴有全身乏力、肌肉酸痛、舌苔黄腻等。当然确诊还要靠病原学检查。

小儿病毒性感冒的治疗及护理

1. 感冒发热患者需卧床休息,衣着冷暖适宜,减少活动。住所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

2. 多饮开水,吃清淡和稀软的食物,忌食油腻、煎炸的食物,少吃或不吃鱼、肉、荤、腥食物。

3. 发热较高时可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为宜),或30%~50%酒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或头枕冰袋。

4. 药物治疗:尽量选用副作用较小的中药制剂。常用的抗病毒药中药有金银花、板篮根、清开灵、抗病毒口服液等及一些感冒冲剂,西药有病毒唑;还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高热者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制剂;咽痛者可服咽喉片;高热惊厥者镇静止惊。重症或呕吐、腹泻重者应考虑输液治疗。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