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有这样一个段子,“奶奶指着麻雀的卡片,教正在认真看卡片的孙子说:来,跟奶奶念,家巧儿! 又指着乌龟的卡片,对盯着麻雀卡片的宝贝说:来,继续念,王八! 奶奶指着蜻蜓的卡片,对迟疑的宝贝说:来,跟奶奶念,蚂令! 最后,指着香皂的卡片,对正在蒙圈的宝贝说:来,跟奶奶念,胰子!一会儿爷爷进来了,大声说:别听你奶胡咧咧,来爷爷给你读《十万个拥呼啥》!
其他网友也有这样的困惑:家有方言老人咋整?
宝宝从出生开始都是老人带的,爸爸妈妈只有晚上带一会。现在宝宝开始要学说话了,可是老人都是四川人,在老家时基本不说普通话,就是说川普也是口音很重的。宝宝爸妈的普通话都很标准,也希望宝宝能掌握好普通话。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面临这个问题呀,操着一口方言的老人带孩子,很多早教专家会说的“老人讲方言,会导致孩子学说话困难”。这件事在很多家庭中不能避免的,难道要找个讲标准普通话的保姆或夫妻一方辞职带孩子,这是不现实的呀!
从理论层面说:语言环境对宝宝语言的发展至关重要!
尽管从出生起,宝宝就具备了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潜能,但最终的语言发展水平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如“狼孩”,也具有语言发音器官和学习语言的基本潜能,但由于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时不具备人类语言环境,就算长大后被发现,重回人类环境中,教之人类语言,却始终不会说。
语言环境对宝宝语言的发展非常重要。如城市里的宝宝由于所处的环境需要用普通话去与人交流沟通,故普通话发展普遍较好。而乡村里的宝宝,有些地方甚至是学校,教师上课都用方言,更别提在家里了,所以普通话发展明显比城市缓慢。
当方言无法避免时也不用忧愁,孩子有惊人的语言学习能力!
普通话是因为国家的推广而变得重要,而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方言也是人类的语种。因此,这并不意味着在家里就要坚决禁止说方言,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案例】曾观察到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幼儿园里能和老师、小朋友自如地用普通话交流,在家里能用本地方言和父母交流,和外婆交流则自动转换到老家的方言。她不仅能在这三种语言之间灵活自如地转换,而且她还经常学外婆说老家的方言,把这种学说方言当做一种好玩的游戏。
【专家分析】这个宝宝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音意识,对自己或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喜欢发音游戏。家里不同的方言并没有阻碍其普通话的发展。
所以,并不是一定要禁止在家里说方言,关键是把握好时机。
老人讲方言难改变,那么妈妈该做什么?
1.让老人多使用短句避免乡音
对普通话不好的老人来说,不建议对着宝宝大篇幅地表达,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短句与宝宝交流,这样能很好地避免乡音。不习惯说普通话的家长,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念儿歌、与宝宝游戏等,提高宝宝的普通话水平。
2.小孩说方言不要斥责
如果你发现宝宝用手指着某样东西说不出口,有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这个词汇,或是家庭里复杂的语言环境让他感到困惑。这时可以用标准普通话告诉他,然后鼓励他重复一遍。如果孩子发音上带有较明显方言口音,应该及时耐心纠正,千万不要斥责或发脾气。
3.丰富学习素材和环境
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例如听听广播电台儿童节目,适当地看电视少儿节目,给孩子听童谣歌曲或讲故事光碟,接受普通话的熏陶。
此外,同龄伙伴有共同语言,说话积极性高,家长可以多带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孩子们在说话时,若想要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迫使自己的话说得清楚、完整,这也是一种环境压力给孩子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