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生一个孩子,陪她慢慢长大

2015-07-14 14:41:34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理念

女孩子人生中有太多或大或小不能免俗的目标,考一所好的学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嫁一个出色的老公,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好像大多是为了给青春戏一个唯美的完整剧终。三十岁之前怀孕生子,亲友们的祝福声势之浩大,总令我产生一种人生赢家的错觉。这种感觉一直延续到进产房前,大夫抱出孩子贴向我的一刻,我像很多妈妈一样,哭了。也是那一刻,我才懂得,那眼泪复杂过如释重负太远太多,这个整整十月与你息息相关的小家伙,历经考验战战兢兢地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做你什么精彩人生的光荣鉴证,而是为了一个更简单更直接的目的——与你相见。可人生有那么多的不易等着她,你多感激还好有我,可以陪伴她开始全新的人生。

生一个孩子,陪她慢慢长大

整个孕期,我靠着经验收集与育儿教材的支撑,抵御了隔辈亲的重重压力。反复与老人沟通,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理智而温情的科学陪伴,一味溺爱只会给她的人生频添障碍。但是孩子出生后,我还是不能豁免地感性了一整个月子,觉得这个小家伙太让人心疼了,一哭就抱,一闹就喂。所有提前采备好的育婴用品,宝宝稍感不适马上换掉。除了我自己,任何人带她,我都放心不下。随着激素水平的回调和老公反复地疏导,我才明白,我扮演了一整个月子的失职妈妈。我自认为这样做是基于对孩子诉求的理解,然而要读懂孩子,首先要读懂孩子的生存环境。包容和接纳家人对孩子的爱,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她身心健康的长大成人,才是我这个母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犯了最严重的错误,拼尽全力让身周的环境适应她,而不是更好的抚育她适应身周的环境。提高孩子的适应力,才是为孩子营造健康环境的核心要素。

科学研究表明,中国目前有10%左右的少儿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其高峰期为7~10周岁。而厌学、害羞、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对环境不能自如适应的问题,并非进入小学才突然出现,而是在0~6岁被“培养”出来的。成长早期的孩子,如一片肥沃的处女地。精心的园丁,把它打扮得葱葱郁郁,而粗鲁者只会让它越来越贫瘠。但这种启蒙教育,并不是一味地粗放式填鸭,我在理论导入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感同身受的尊重和理解是一条科学的途径。即便是在几个月大的宝宝身上,也可以得到明显的回应。最简单的例子,宝宝感到不适,饥饿烦躁恐惧等等,会以哭叫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个时候,我会感同身受的表现出自己也同她一样难过,一边安慰她一边抱起她,我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她,妈妈知道你难过,别担心有妈妈陪着你呢。然后,宝宝真的会比你不分青红皂白直接举起她,茫然无措地说别哭别哭,更快地平静下来,还会还以一脉温情的目光。长久下来,再碰到相似的状况,她便不会直接开启嚎哭模式,而是以咿咿呀呀地呼唤代替。在这个过程中,她会一边观察身周的环境是否真的危及自己,一边耐心等待家长的到来。

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陪孩子长大,父母碰到的永远都是第一次,因为有了孩子,我们看重家庭,看重责任;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更懂得人生是快乐和烦扰的交响曲,变得从容,变得坦然;因为孩子,我们学会如何生活。我们应该为孩子缔造更健康的环境,用感激的心看待他们,用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用平等的语言引导他们,用赏识的眼光赞赏他们,回归生命初期的纯真、宽容与善良。时常看到年轻女读者在留言里提到,结婚以后人生反倒变得盲目无明起来,我想我也许可以为她们对重生的盼望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生一个孩子,陪他(她)慢慢长大。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