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知道婴幼儿也会有泌尿道感染,容易误判为"上火"。
尿液从肾脏出来后,经过输尿管、膀胱、尿道,最终排出体外。途中有任何一个地方受到感染,均统称"泌尿道感染",通常包含肾盂肾炎、膀胱炎或尿道炎。
泌尿道感染是儿科三大系统感染之一,仅次于呼吸道和肠胃道感染。一般而言,新生儿的泌尿道感染以血行性感染为主,其他年龄段的患儿大都是上行性感染,主要是会阴部附近的一些病菌经由尿道进入膀胱引起。
1岁前男宝危险,1岁后女宝易感
一岁前,泌尿道感染易发生在男宝身上,原因是男宝发生泌尿道畸形较多。但过了一岁之后,泌尿道感染就以女宝为主,因为女宝的尿道较短,尿路免疫功能差。
除了性别因素外,常常便秘或者正在训练自主排便的宝宝也容易患病。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引起泌尿道感染,如给宝宝穿紧身裤。有些家长在夏天里甚至给女宝的紧身裤外再套一条小裙子,既闷热又潮湿。
给宝宝洗泡泡浴也容易将病菌带入体内。在给宝宝清洁屁屁时,卫生纸一定要由前往后擦,以免肠内细菌直接感染会阴部。
夏日更为高发,原因主要有三
每年夏天都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高发期。但是相比起大人,幼儿更容易患病。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白开水摄入量少 由于气温炎热,很多孩子有苦夏症状,表现之一就是口淡,喜欢吃重口味的东西,不喜欢喝白开水。而因为喝水少,排尿也就少了。
汗液蒸发多 同样是气候炎热的原因,汗液蒸发多了,尿液的排泄自然就少了。
游泳 很多泳池的卫生不达标,幼儿特别是女童在游泳时,容易被病菌上行感染;另一方面,身体在炎热环境时下水突然遇冷,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诱发尿路感染。
表面症状不明显,越发容易误诊
泌尿道感染在幼儿中虽然发病率较高,却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一方面是很多家长不知道婴幼儿也会有泌尿道感染,容易误判为"上火";另一面,成人泌尿道感染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但婴幼儿的临床表现却常以发热、呕吐等全身症状起病,或以发热、腹痛、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症状,而尿路局部症状并不明显,结果常常转移医生的注意力。
为此,家长应养成定时检查宝宝身体和排泄物的习惯,如果会阴出现尿布疹、裤子或尿布上有臭味、尿液偏少偏黄、排便次数多,应考虑泌尿道感染的可能。
好转之后,不能马上停药
婴幼儿时期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并没有专一性,在临床上无法明显分出是上段或下段泌尿道感染。一旦有所怀疑,有经验的医生通常会建议让宝宝住院治疗,做进一步的尿液细菌培养。
家长们一定要记得的是:尿路感染的治疗要保证足够的疗程。
通常来说,只要对症下药,患儿的临床症状会很快消失,尿化验也会逐渐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后,患儿仍应按照医生要求继续用药,再经过2~3次尿检正常后方可停止,否则极易复发而转为慢性,或导致肾发育障碍或肾瘢痕,使肾组织遭到严重损害,后果十分严重。
数据显示,约1/3有症状的幼儿尿路感染患者有肾瘢痕形成,多发生在5岁以前,而其中约半数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日后随年龄增长,这些损害甚至会加重。
在家庭护理方面,应注意增加患儿液体的摄入量,并且经常督促患儿排空小便,洗澡时应避免盆浴。主食可以多喝粥,粥中加些祛湿的薏米、赤小豆等,还可以多吃些瓜类,如西瓜利尿、冬瓜利尿祛湿,同时也比较容易消化,适合宝宝多吃。
4种尿液应留心
明显的尿臊味 小便突然变得有明显的臊味,通常是液体摄入量少、排汗量大导致。勤喝水后如无明显改善,则需就医检查,排除某些疾病的前期表现。
黄色的尿 宝宝正常的尿液颜色是无色透明或者浅黄色的,服用B族维生素也会造成尿黄,除此之外,黄色的尿常见于炎热的夏季,多数也是因液体摄入量不足导致。如补充足量液体后无明显改善,同样应就医,排除肾脏疾病等。
米汤样的尿 饮水不足时,尿液中的磷酸盐、尿酸盐结晶,会使小便呈现乳白色,多见于寒冷的冬季。不过该表现在大量进食柿子等含磷酸盐、碳酸盐较多的水果时也会出现。
粉色的尿 饮水不足时,尿液中草酸盐结晶,会使小便呈现粉红色,多见于炎热的夏季。如果粉红色的尿液伴随发热、排尿哭、排尿次数增加、胃纳差、精神差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泌尿系统感染。
4种症状,总括成一句话就是:宝宝要想尿液正常,一定要多喝水、勤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