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怎样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幼儿学外语最好在3岁后

2015-05-27 16:54:57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早教 儿童早教

半岁后的宝宝会咿呀学语,发出几个没有词义的音节,大人要利用一切机会跟他谈话,要引导他观察说话时的口形,要观察成人的面部表情,懂得喜、怒、哀、乐。谈话要简单、准确,要有充足的时间,使之成为愉快的享受。

怎样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

婴儿开始用动作表示意思通常为7~8个月,如说“再见”,一边说一边让宝宝摆手,大人也边说“再见”边向他摆手,使孩子把摆手的动作与再见联系起来,逐渐懂得这个词的意思。还有拍手表示“欢迎”,点头表示“谢谢”等,训练他按照家长的话做出相应动作,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当然,让婴儿学习用动作表示语言的前提是他能听懂大人的话。

9个月的宝宝能把一些词和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问他“电灯在那儿”,他会将头转向电灯方向,或用手指着电灯,这虽然不是语言,但对宝宝的发音器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为模仿说话打下基础。

10~11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学会一些表示词义的动作。如问“你几岁了”,他会竖起食指向你表示自己1岁。还能把语言和表情结合在一起,如他不想要的东西,他会一边摇头一边说“不”。要鼓励宝宝表示意见,对宝宝每一个小小的成绩,都要随时给予表扬,表扬的结果又促进宝宝言语动作及智力的发展,今后宝宝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就更方便了。

也许你可能不相信,爸爸教宝宝说日语,妈妈教宝宝说英语,祖辈跟宝宝说上海话,还有保姆在家说家乡话,结果2岁的宝宝到了学说话的阶段却“失语”了。

“语言小天才”金口难开

男童月月(化名)的爸爸是日语翻译,妈妈在外资企业上班。

为了让月月成为“语言小天才”,爸爸每晚回家后就和月月说日语,妈妈则说英语。平时白天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轮流带月月,就和他说普通话或上海话,保姆带月月出去玩时,和他说浙江家乡话。没想到,身处“多方会谈”语言环境下的月月到了2岁还是不会说话。

起初,父母以为是他的声带、听力有问题,可儿童保健门诊医生给月月进行了仔细检查后,并未发现他有任何器官上的疾病。医生深究了月月的家庭语言环境,这才发现,原来竟然是他过早处于多种语言的混乱环境,造成语言系统失衡,难以用一种单纯的语言来表达,因此不开口说话。

“零岁”外语计划成诱因

不少年轻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甚至在宝宝出生前就制定好了“零岁”学外语计划,宝宝刚会喊“爸爸妈妈”时,就马上教他“Daddy、Mummy”,试图给孩子创造学外语的良好环境。

记者从上海各大儿保科门诊了解到,在因为孩子患上失语症而到医院咨询的家长中,不少都让孩子过早学外语。一些孩子从表面看好像是个“语言小天才”,才五六岁就会说英、法、日三种外语,但可能某一天就突然患上失语症。一时间,除了哭之外,完全不会作任何表达。

“过早接触外语,容易让孩子患上失语症或自闭症。”市儿童保健所沃乐柳副教授建议,“幼儿最好是在3岁以后再开始学习外语。”

据专家介绍,失语症是由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受损或变异而引起的言语功能障碍,丧失了文字语言理解力,形成表达上的功能缺陷。如果发现早,只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就能恢复。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