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小班新生入园的第一天,伴随着孩子们对爸妈深情的呼唤和无奈的哭闹,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班级都是关着门的,家长送孩子来的时候敲敲门,老师打开门急匆匆地从家长手里接过孩子之后就关上了门。随着大门被关上的一瞬间,孩子们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哇”的一声大哭,就这样很无奈地开始了自己的幼儿园生活。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因为总是担心孩子从教室跑出去,最害怕的是跑出去的时候老师没有看到,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总是喜欢把门关起来,这样自己会觉得安全些。
一阵哭闹之后,孩子们也渐渐地转移了注意力,从思念亲人的氛围中开始观察周围陌生的环境,不过最热闹的要数大门口,总有那么几个女孩子像守卫者一样,寸步不离地看着大门。我想与其让孩子辛苦地看门,还不如主动把门打开,看看她们究竟想干嘛?于是我和班上的两位老师商量后把门打开了。奇怪的是,事情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她们只是站在门口翘首以盼,小脚始终没有迈出大门。下午起床后大门一直开着,也没有孩子往外面跑,而且哭闹的孩子屈指可数,和上午的情境大不同。
蓦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原来一切都只是老师的想象而已,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安全意识,在和老师相处的短短半天里面,我们已经建立了信任关系。
此后,孩子们每天入园的时候我们也是一直开着门。虽然也有孩子哭闹,但是看到家长远去的背影,孩子们也就不哭闹了,我在佩服孩子们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的同时,也发现了和我们开门接孩子有很大的关系。据我观察,越是关门的班级,哭闹的孩子越是多。相反门开着后,老师经常带他们到外面开火车或者是玩滑滑梯,孩子们觉得出入班级比较自由,自然也就不哭闹了。
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位学生去拜访老师,在老师家两个人交流得很愉快,气氛非常温馨。可是就在学生与老师告别,刚下楼梯时,身后就传来了“啪”一声重重的关门声,这个声音深深地刺在了学生的心里。他当时就对自己说,那是一阵大风把门吹得关起来的,并不是老师关的。多年之后这位学生也参加工作了,他回忆说当时和老师的谈话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是那一声“啪”却影响了自己的一生,让他学会了为别人着想。从那以后无论是什么人从他家里走,他都不会立即关上门,每次都是等客人到了楼下才轻轻地把门关上。
一个大人对关门都如此敏感,何况是幼小的孩子呢?在关上门的瞬间,你是否想过孩子的绝望和无奈呢?那是关上了他与父母见面的门,令自己的世界被隔绝的门,他怎么能不伤心得哭泣,难过得挣扎呢?
亲爱的老师,明天请你也打开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