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0—1岁

婴儿积食的原因及治疗

2015-01-09 15:17:05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宝宝消化不良 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宝宝积食 小孩消化不良

食积是由于喂养不当,而导致饮食或者乳汁停积在胃中不能被及时消化和吸收,从而阻滞影响了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而产生的一种病征。它的主要症状表现是食欲不振、腹胀、胃胀、打嗝,口中会有酸腐难闻气味以及大便失常(如便秘或腹泻)等表现。主要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人工喂养者为主。而且人工喂养者经常容易反复发病,影响婴幼儿的脾胃消化功能,严重时会影响生长发育。

幼儿饮食

食积原因有二

之所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容易出现食积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进食过量

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一方面在接受大人喂养时,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是否吃饱;另一方面,自己进食时没有自控能力(尤其在1岁前),不能在已吃饱的情况下,主动停止进食。

并且,现在很多隔代抚养的孩子,更是由着孩子吃,孩子只要不说不吃,就一个劲儿地喂,只怕饿着孩子了;再者,由于孩子每日的活动量不一样,每日对进食量的需求也会有所变化,但家长往往很难把握,有时即便孩子已有不愿再进食的表现,但由于和平时相比,进食量可能有些偏少,家长还是觉得孩子没吃饱,非得给孩子“喂到量”才行,从而导致现在很多孩子都存在食积的情况。

脾胃功能尚未健全

导致孩子容易食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脾胃消化功能尚未健全,稍微饿着了,或者稍微吃多了,就会造成脾胃消化功能的紊乱。古代著名的儿科专著《幼科发挥》称之为“太饱伤胃,太饥伤脾”。这句话是一个互文的语法,指的是太饱、太饥都会损伤脾胃,会引发脾胃消化系统异常。

食积的辩证虚VS实

根据造成食积的原因不同,可将食积分为虚证和实证。临床治疗上主要是按照虚实的不同来进行辩证治疗,再结合不同饮食配合使用相对应的消食药物或者按摩方法等。

虚证 病程较长,主要由脾胃虚弱引起

食积的虚证常发生于体形消瘦、体质较弱的孩子,是由于脾胃虚弱而导致的饮食、乳汁停聚。所以对于食积为虚证的孩子来说,最关键的应对方法是帮助孩子开脾健胃。

实证 病程较短,主要由进食过量引起

食积的实证常由于进食过量引起,如6月龄前的孩子喝奶过多,导致“伤乳”;6月龄辅食添加后或1岁以上饮食已向成人过渡的孩子进食过多,可能导致“伤食”。

实证食积的孩子除了表现出食欲不振外,还可能伴有发烧、哭闹不安等症状,且嗳气较多,口中酸腐气味较浓。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食积主要以实证为主。

6月龄前,可以按摩为主

小于6月龄的婴儿,脏腑娇嫩,大多还以奶为主要食物,不适合汤药的喂食;同时,肌肤的屏障功能也尚未完善,同样不适合药物外敷,所以,最适合的方法是进行小儿推拿。加上这个阶段的小儿皮肤最为敏感,通过在皮肤经络穴位进行刺激,可以快速有效地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都较为适用。

摩腹

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用手掌或三指并拢按在腹部轻轻地摩动,顺时针摩5分钟。用力轻柔适当,速度宜均匀,操作频率为120~160次/分。指摩可稍轻快,掌摩可稍重缓。这里要顺时针方向操作才对。

捏脊

位置:颈部大椎穴至尾骨端呈一直线,大椎穴大致在脊柱与双肩的水平线相交处。

拇指在后,食、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每捏3下,便轻轻用力上提1次,有时还可听到“叭、叭”的响声。捏35遍,至皮肤红润微充血而止。捏第一遍以及最后一遍的时候不用做上提的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捏脊操作时,切记不可太用力,否则宝宝就要反抗啦;而且不可拧转;捻动向前时,需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6月龄后,自制药膳助调理

虚证 健脾开胃

6~12月龄,药物外敷助脾胃

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喂食药膳等较为困难,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药物进行外敷来健脾开胃消食。

具体做法如下:取高良姜2g,槟榔4g,一同研为细末后,填在孩子的肚脐中,然后外面用纱布覆盖,再用脱敏胶带进行固定,每日更换1次,具有很好的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12月龄以上,食疗法开脾胃

对于1岁以上,可以吃药膳的小儿,则可以使用食疗的方法进行健脾开胃以消食。

具体做法如下:取鲜猪肚半个、白术30g、槟榔6g、生姜4片。将猪肚上的肥油切去,放入开水中烫去腥味,刮去白膜。将白术、槟榔、生姜和处理好的猪肚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小火熬煮2个小时即成,喝汤,吃猪肚。可分成3份,每顿饭后,或者佐餐食用。具有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的功效。

实证 原因、症状不同,药膳不同

伤乳:将米粉炒至焦黄色后,每次给孩子开水冲20g左右进行喂服。一天3次,至胃口转好,食积症状消失。

肉食伤食:对于吃了太多的肉而导致的食积,可以取:山楂片100g、洋菜(也叫石花菜、海菜)15g、白糖50g。将洋菜放入清水中泡软,捞起后沥干水分,再与山楂、白糖一起入锅加1000mL的清水用小火熬煮至洋菜融化。将此菜汁倒入盆中,冷却至发硬成形时即成,可切片食用。每次10g左右,每天3~4次。

面食伤食:对于吃了太多面食而导致食积的孩子,则可以取大麦芽30g,水煎煮20分钟后,过滤取汁,然后再煎煮一次,取药汁,加入少量的蜂蜜(适合1岁以上的孩子)或者白糖调味后即可饮用,分成两份,早晚各服用一次,至食积症状消失,具有很好的消除面食食积的作用。

伤食发热:对于食积,同时伴有发烧症状的孩子,则要在消食的同时进行清热开郁。可以取白萝卜250g,醋12mL,精盐、白糖各少许。将白萝卜洗净,刮去表面的粗皮,切成细丝。将此萝卜丝放在有多个小孔的器皿内,调入10g左右的精盐,让萝卜中的水分在盐渍后流出来。将盐渍后的萝卜丝用凉开水进行淘洗,挤出水分,再将其与适量的精盐、醋、白糖等调料一起倒入碗中拌匀即成。一天3次,佐餐食用,至食积症状消失。具有清热开郁、消食化滞的功效。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