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过敏症状可累及到全身各个系统,范围广,有全身的亦有局部的,有的是综合性的,不好说具体是那个器官,凡此种种都统称为“过敏性疾病”。
过敏症状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易出现的过敏症状也不同:6个月内以湿疹和胃肠症状为高发;1~3岁以湿疹和皮疹多发;3岁以后以咳嗽和哮喘多发;7~15岁以后是过敏性鼻炎高发。
过敏的表现有哪些
综合起来看,宝宝如果出现下列现象,就可能是过敏了:
消化道过敏表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黏液便、腹泻、肠道出血、口咽部发痒等。
皮肤过敏表现:荨麻疹、风疹、湿疹、红斑、瘙痒、鳞状皮肤、眼睑肿胀、嘴唇肿胀等。
呼吸系统过敏表现: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咽部发痒、胸部发出呼呼声响、气喘、咳嗽等。
儿科医生提醒:
1. 同一个过敏原,不同的宝宝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而不同的过敏原因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过敏症状可以是其中一种或多种,并且伴随着宝宝的成长,过敏的症状也会发生变化。
2. 有研究认为,婴幼儿过敏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典型的可以发展形成过敏性疾病的三步曲如下:
第一步:皮肤表现(湿疹、荨麻疹等)和/或消化道表现(腹泻便秘交替、频繁吐奶、顽固肠绞痛等)。
第二步:上呼吸道表现(鼻炎、腺样体肥大等)。
第三步:下呼吸道表现(哮喘)。
所以一定不要轻看早期的过敏症状,比如湿疹多数可以自行缓解,但还有1/3会进入三步曲。
3. 宝宝反复出现感冒、咳嗽,除了考虑是“感染”所致外,特别是有牛奶或其他食物过敏史的宝宝出现类似情况,应该考虑是过敏所致的上呼吸道表现,此时,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病情的复杂。
婴幼儿湿疹
婴儿湿疹是1岁内婴儿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湿疹按其发病过程及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期。
临床表现
1.多数湿疹主要发生在宝宝的两颊、额部和下颌部及皮肤的褶皱处,严重时可累及胸部、臂以及全身。
2.初发损害为红斑,以后出现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或水疱,水疱破后形成糜烂面,有浆液性渗出进而结痂。
3.急性湿疹处理不当,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如果及时适当治疗虽可好转,但易复发。
4.重者可发生大片红斑,其上为成群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液,表面结痂成厚的痂皮,也可延及整个头面部或头颈部,感染可致局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应对方案
引起湿疹的病因是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的不耐受或过敏所致。
1. 父母应密切注意容易诱发的内、外因素,并尽量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加以去除,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暴露在冷风或日光下。
2. 家里不养宠物,不要在室内吸烟,室内不要放地毯,打扫卫生最好是湿擦,避免扬尘。
3. 宝宝的衣着包被不可太厚过暖,不宜穿羊毛衣。
4. 湿疹部位应避免各种刺激,最好用纱布或袜子套住宝宝两手,防止宝宝搔抓和摩擦;禁用热水和肥皂水洗,避免滥用有刺激性的外用药物,有厚结痂时应先用麻油湿润,再用棉签轻轻除去,仍不能去痂的,应涂以软膏后包扎,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5. 母乳喂养的妈妈避免进食牛奶、鸡蛋、鱼虾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6. 激素类药物因副作用大且容易复发应慎用,但急性泛发者以及对多种治疗方法效果不佳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7. 发病期间不要进行卡介苗或其他疫苗的接种,避免与单纯疱疹的宝宝接触,以免发生疱疹性湿疹。
预防建议
预防湿疹首先应寻找并去除发病原因,其次要把好喂养和饮食关。
1. 母乳喂养可以使湿疹减轻,有湿疹的宝宝,蛋白类辅食应该晚一些添加,尤其是鸡蛋、鱼、虾类,建议晚1~2个月添加,且分开逐一添加,还要避免让宝宝吃含色素、防腐剂、稳定剂、膨化剂等添加剂的食品。
2. 已确定某种食物过敏者,应避免再次进食这些食物。
3. 有牛奶过敏的宝宝,可试着用豆浆、羊奶等代替牛奶喂养。
4. 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可单吃蛋黄。
5. 人工喂养的宝宝患湿疹,把牛奶煮沸几分钟可以降低其过敏性。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多数始发于4~5岁以前。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这时如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即可发生广泛的细支气管痉挛,从而引起喘息发作。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可到医院进行有关检查协助诊断。
临床表现
1. 哮喘的主要特点是当患儿受到变应原、冷空气或其他诱因的刺激时,先表现为上呼吸道过敏的症状,如突然的眼痒、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小婴儿由于对痒不能用言语表达,往往仅表现为揉眼、搓鼻等。如果不除去过敏原,就会进入哮喘发作,呈突然发作的剧烈咳嗽、喘息、胸闷、呼气困难伴有喘息声等。
2. 哮喘症状多数在夜间和清晨加重,经治疗后或有的不经治疗症状即可缓解。
3. 在哮喘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可无症状,有的仅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咽炎的症状。
4. 有的哮喘和呼吸道感染密切关系,多在呼吸道感染后引起哮喘发作。也有的患儿常年发作,给患儿造成极大的痛苦。由于长期的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力增加而致肺气肿,有的发展成支气管扩张,严重者最终导致心肺功能损害,甚至发生肺源性心脏病,影响生活质量。
儿童喘息分类
5岁以下儿童喘息可分成3种临床表型:
1.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喘息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肺的发育延迟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
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12岁时仍然有症状。
3.迟发性喘息/哮喘:这些儿童有典型的特应症背景,往往伴有湿疹,哮喘症状常迁延持续至成人期,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
儿科医生提醒:学龄前喘息儿童大部分预后良好,其哮喘样症状随年龄增长可能自然缓解。因此,对这些患儿必须定期(3~6个月)重新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抗哮喘治疗。
防治方案
积极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对防治成人支气管哮喘意义重大。
1. 寻找过敏原。引起小儿哮喘的过敏原除了成人的过敏原外,由于婴幼儿在床上活动较多,所以床上螨虫作为吸入性变应原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牛奶、鸡蛋、鱼虾、香料等食物过敏在婴儿期较为常见;儿童患者对气候变化很敏感,如果气温突然变冷或气压降低,常可激发哮喘发作,因此,一般春秋两季儿童发病明显增加;儿童期服用某些药物、剧烈运动常可激发哮喘,后者又称运动性哮喘。另外,精神因素等都可以诱发哮喘。
2. 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案。一旦确诊支气管哮喘就应该积极治疗,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治疗包括:
急性发作期:在医院由医生实施,原则是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即合理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哮喘缓解药物治疗。
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重点是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如避免触发因素、根据病情吸入最低有效维持量的皮质激素和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最有效的缓解药物,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并做好自我管理、变应原回避、患儿心理问题的处理等。缓解期的长期治疗对巩固疗效、维持患儿病情长期稳定、提高生命质量十分重要。
3. 哮喘的预防。注意避开过敏原尤其是海产品等;在季节交替、气温骤变时避免着凉、感冒;忌大笑、大叫、大哭;忌冷饮、冷风、空调冷;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小儿常见的疾病,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惟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增长,之所以单独介绍是因为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有别于哮喘。
病因
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较为复杂,除了受遗传、免疫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内分泌等因素影响外,其中过敏体质与环境因素的影响甚大,如接触或吸入尘螨、蟑螂、皮毛、花粉或冷空气、海鲜等食物、气候、药物、运动和饮食等因素也是导致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诊断
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如下:
1. 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
2. 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3. 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基本诊断条件);
4.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5.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 最大呼气流速(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6. 个人或一二级亲属特应性疾病史(婴儿湿疹、荨麻疹、对某些食物过敏)及家族过敏史(父母及亲戚有过敏性鼻炎等),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以上1~4项为诊断基本条件。
治疗
1. 换季时节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高发季节。由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哮喘的本质相同,故治疗原则和典型哮喘一样,主要吸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β2受体兴奋剂及稳定肥大细胞的药物如奈多罗米、色甘酸、酮替芬等。
2. 虽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抗炎作用没有激素强,但对于不愿意应用吸入激素治疗或病情轻的患儿可推荐使用,已被用于2岁以上患儿,治疗时间不少于6~8周。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季节性的慢性疾病,表现有4大症状:突然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且反复发作。
1. 一年四季均犯病者叫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仅在固定的季节中发作者叫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季节性鼻炎其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两季是高发季节。鼻子对气候变化引起的冷热交替适应能力较差,在还没有适应冷空气的情况下,就容易诱发季节性鼻炎。
2. 注意区分过敏性鼻炎和感冒,两者虽然有相似的病症,却是不同的疾病。感冒除咳嗽、鼻塞、咽痛外,还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关节痛等。
3.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关系密切,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的发病率可高达20%~40%,两者在病因、免疫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非常相似,因此两者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
治疗建议
过敏性鼻炎治疗原则除了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组胺药物治疗、变应原疫苗治疗和其他免疫的非创伤疗法外,临床上还有脱敏注射、激光治疗、冷冻鼻黏膜敏感区、微波治疗、选择性神经切断术等方法。具体情况可以到医院耳鼻喉科咨询。
预防方案
1. 过敏性鼻炎要避免接触致敏原,如扬尘和雾霾天气不要外出,以减少污染物的吸入,患者卧室最好不堆放杂物。
2. 房间必须定期清扫,保持干燥,打扫卫生时要用湿抹布和湿拖把,以免吸入尘土。
3. 室内尽量不使用易积灰的织物(如地毯),远离毛绒玩具,经常清洗枕套和被单或使用防螨器具;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要吸烟或饲养宠物。
4. 花粉季节减少外出,每天用温水清洗鼻子和眼3~4次,以除去花粉等过敏原。
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变应原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小儿患的多是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变应原包括:树的花粉、草类、杂草花粉和室外真菌,还有尘螨、室内真菌和动物皮屑(多为猫和狗)等常年变应原。
症状
过敏性结膜炎常见的症状是眼痒、眼睛充血发红,其他症状有流泪、灼热感、畏光及眼睛分泌物增加等,分泌物多为黏液性,一些较严重的病例,如春季角结膜炎及异位性角结膜炎,有时可以出现视力下降。
诊断
过敏性结膜炎诊断时需要仔细询问病史,如家族及个人过敏史、用药史、接触镜配戴史、发病的季节、发病的时间与快慢、病程的长短等,但必须要结合其临床表现,必要时需去医院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
防治
1. 过敏性结膜炎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轻临床症状及避免后遗症发生。戴接触镜者应暂时摘掉眼镜,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局部使用滴眼液、口服氯苯那敏等,眼睑冷敷可以暂时缓解症状。
2. 平时应尽量避免与可能的变应原接触,如清除房间的杂物及毛毯,注意床上卫生,以减少房间内的虫螨;在花粉传播季节减少外出,避免到草地、花坛等容易产生花粉的地方。
药物过敏性皮肤病
药物过敏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药物反应病变可累及到各个系统和器官,范围广,有全身的亦有局部的,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或死亡,常以皮疹为主,本文只讨论部分典型的药疹。
小儿药物皮疹类型繁多,表现形形色色,其中固定性红斑(固定疹)是最常见的一种,另外还有猩红热样红斑等,少数呈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预后凶险。
固定性红疹常见于使用阿斯匹林、APC、阿鲁片、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后发生,疹子多发生于嘴周围皮肤,肛门处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见,皮疹形态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
小儿药物皮疹的共同特点
1. 有一定潜伏期,一般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样药物,常在24小时、平均7~8小时内即可发病,最短者仅数分钟,迟者亦不超过72小时。
2. 多数起病突然,可先有畏寒、不适、发热等前驱症状。
3. 皮疹发生发展除固定红斑外,照例呈泛发性和对称性分布。
4. 常伴轻重不一的全身性反应,轻者可不明显,重者可头痛、寒战、高热等。
5. 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轻者在1周左右,重者亦不超过1个月。
6. 较严重的皮疹是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其预后较差,其余的皮疹预后均较好。
小儿药疹的诊断
鉴于小儿药物表现复杂,且多具特异性,要确定诊断有时比较困难。诊断目前仍以临床病史为主要依据,再结合皮疹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小儿药疹如何治疗
一旦发生药疹要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轻症病例参考治疗方案: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维生素C静注;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静注;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一日多次,可止痒、散热、消炎。治疗后一般1周左右可痊愈,病情稍重的病例应送医院治疗。
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1. 小儿急性荨麻疹发病十分突然,皮肤可在一瞬间内发生异常刺痒,随之全身皮肤大小不等扁平高起。形态不规则的风团,有的可融合成片,伴有明显的瘙痒,部分患儿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及腹痛等症状,症状缓解后易反复发作。
2. 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寄生虫、花粉、药物、化学物质,甚至有的食物也能成为过敏原。
3. 急性荨麻疹大多预后良好,治疗包括:寻找和清除致敏原;局部涂抹止痒洗剂(如炉甘石洗剂);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如氯雷他定、静注钙剂等),赛庚啶可用于慢性或寒冷性荨麻疹的治疗。
4. 荨麻疹患者出现支气管痉挛或喉头水肿,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应立即看医生。
婴儿牛奶过敏
婴儿牛奶过敏实际上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过敏,也就是说,是宝宝体内的免疫防御反应亢进造成的,大约有2.5%的宝宝会出现牛奶过敏,它也是宝宝出生后第一年较为常见的过敏!
牛奶过敏的因由
从免疫形成角度看,过敏分两个阶段:致敏和过敏。当人体一旦有异物进入,便会自动生成一种称为免疫球蛋白的抗体,异物反复进入,抗体便随之增加。到了一定的时候,抗体便与某种特定的异物,也就是过敏原相结合,变成有害物质,引起身体的诸多不良反应,这就出现了过敏症。
许多婴儿出生后,妈咪尚未分泌乳汁,往往第一口吃的是配方奶。殊不知,第一口接受配方奶是造成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开始,即致敏,并会刺激免疫细胞产生一种特别免疫球蛋白E。当这种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就出现过敏表现,尤其是宝宝容易出现湿疹和腹泻。
牛奶过敏的防治
1. 怀疑宝宝对牛奶过敏,可以带着宝宝去医院,请医生做婴儿牛奶过敏的专门检查即可确诊。
2. 预防婴儿牛奶过敏要坚持母乳喂养,因母乳中的蛋白质对宝宝来说是同种蛋白,其发生过敏的风险较低,所以母乳喂养是比较便捷的预防婴儿牛奶过敏方法。
3. 如果宝宝对牛奶过敏又没有母乳,就要用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喂宝宝,并严格避免吃含牛奶成分的食物,包括奶油蛋糕、沙拉酱、奶糖、含奶饼干的食物,直到“排除—激发试验”的结果转阴为止。深度水解配方奶一般要吃3~6个月,因为牛奶蛋白过敏常在6~12个月后会逐渐消失。
4. 如果宝宝在密切监护的激发试验期间出现反应,则建议继续进行饮食排除疗法,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特别指出的是,为防止宝宝过敏加重,哺乳的妈妈最好也不能喝牛奶及牛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