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0—1岁

生命教育中的"死亡"话题

2014-09-02 17:15:33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家庭教育

"我的孩子四岁多了,最近老是问'什么是死亡''妈妈会不会离开我'之类的问题,这么让人忌讳的问题,该怎么回答他呢?"

"朋友的老公不幸去世了,最近她三岁多的孩子老是问爸爸去哪儿了,开始的时候,朋友就告诉孩子说爸爸出差去了,可是孩子似乎对这个答案越来越不满意,这让妈妈非常为难:到底该不该告诉孩子事实呢?"

"乐乐六岁生日那天,我应她的要求送给她一只小兔子,乐乐非常喜欢这只小兔子,每天都细心照料它,但是最近不知道怎么的,小兔子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乐乐的心情也一天天沮丧起来,这让我很着急。如果小兔子死了,我该怎样给乐乐解释呢?"

…………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到了三岁之后,非常容易提出有关生死一类的问题,或许最初他们接触"死亡"这个词的时候,并不知道它真正的含意,所以,即使他们知道某个人"死了""去世了",也不会产生多少痛苦体验,甚至,有时候会带着点儿调侃使用这个词。例如,有的孩子从绘本上知道了"死了""去世"等词之后,动不动就爱说"我梦见我死了""我的爷爷去世了""我的布娃娃死掉了"之类的话,一副很轻松的表情,仿佛在说自己吃饭穿衣一样自然。

但总有一天,孩子会真正不可避免地面对死亡的悲伤和恐惧,不管是宠物的死亡还是亲人的离去,这些经历会让他对死亡的上述"超然"态度很难持续,在孩子心中死亡可能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可怕的事情,这种关于死亡的恐惧还可能让他出现很多反常的行为:不敢去看追悼会上死者的遗容,不停地追问家长关于死亡的问题,害怕和妈妈分开,担心自己会死,担心妈妈等重要亲人会死……由于死亡对成人来说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面对孩子的种种追问和忧虑,家长可能会无所适从。那么,该如何做出反应才好呢?

一、坦然做出科学的解释,让孩子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当孩子跟大人谈论死亡话题的时候,不管是表现出懵懵懂懂的样子还是满腹焦虑的困惑,家长都要坦然地做出回应,千万不要对这个话题讳莫如深,更不要一味禁止孩子谈论这个话题,坦然地跟孩子讨论反而更容易帮他正确的面对,否则,家长的闪烁其词将让孩子嗅到可怕的气息,不利于孩子建立对死亡的正确认知。

针对孩子关于死亡的疑问,家长要用符合孩子认知水平的语言来科学地解释事实,比如,"死亡就是我们的身体停止工作了,不运动了,也不能做事情了"。有的家长喜欢用含糊的话语来搪塞这个问题,其实这样是不明智的做法,甚至有时候会让孩子因误解而惧怕相关的事情,比如,有的家长可能会对孩子说"死亡就是睡着了,再也不会醒来了",孩子就可能因此对睡眠产生恐惧,担心自己睡着以后再也不会醒来。

二、不刻意掩饰对死亡的消极情感体验,并让孩子看到情绪平复的过程

如果家中不幸有亲人去世了,家长也不必因为担心孩子受到负面影响而刻意掩饰自己的悲痛情感,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悲伤反应并不会带来太可怕的后果,甚至,如果孩子愿意,家长还可以主动跟孩子谈论自己的感受,例如,悲伤、生气、伤心、怨恨和爱等。不过,让孩子看到家长的伤心和难过之后,也要让孩子看到家长"慢慢放下"的情绪平复过程,以便让孩子意识到虽然死亡会带来痛苦,但活着的人要想办法慢慢从悲伤中走出来。这样,当孩子自己面对亲人或宠物死亡的时候,才更容易自然地宣泄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理解孩子的恐惧,做好他的情绪安抚工作

有时候孩子会不停地追问关于死亡的问题,如"那个老爷爷会不会死?""人都会死吗?"等,实际上他真正担心的并不是眼前的问题,而是担心他自己会死或者担心爸爸妈妈会离自己而去,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内心的恐惧,可以紧紧地拥抱孩子,同时告诉他,他不会死的,现在爸爸妈妈是不会死的,会陪他慢慢长大,即使有一天会死,也是在他长得很老很老之后。用这种方式,通常会让孩子相对放松地接受"死亡"这个事实,甚至为自己的焦虑找到一个支点。

如果孩子能够听懂,家长还可以想办法让孩子明白,正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会走向死亡,所以,活着才弥足珍贵,把孩子的关注点从对死亡的恐惧转移到如何珍惜每一天的生活中来。

四、借助绘本之力,帮孩子升华对死亡的认知

当孩子对死亡毫无思想准备就被迫面对其带来的痛苦时,家长还可以借助相关的主题绘本,帮孩子升华对死亡的认知,让他明白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结果,即使深爱的人或宠物永远地离去了,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回忆来感受有他(它)陪伴时带来的美好,或者通过实现逝去的人生前未了的心愿等方式再现他的音容笑貌,以减缓孩子的痛苦。比如,开头提到的事例中,妈妈在决定跟孩子说明爸爸去世的事实之前,就可以先给孩子读一读相关绘本,让孩子对如何面对死亡有些思想准备,再结合绘本自然引出爸爸死亡的话题。

所幸的是,现在很多绘本都可以帮助家长实现这个教育功能,比如,《汤姆的外公去世了》《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老鼠爷爷的告别信》《小鲁的池塘》等相关的生命教育或心理自助读物,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升华对死亡的认知,帮他树立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还可以给孩子示范对待死亡的态度以及缓解痛苦的方式。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