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0—1岁

母乳营养解读有误区,谨防踩雷

2015-07-22 14:03:27 出处:乖乖网 标签: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知识

母乳营养解读有误区,谨防踩雷 

宝宝出生后的最初两天,一般母乳还没有来,父母们总是很焦虑,于是喂奶粉甚至喂糖水。其实,新生宝宝的胃非常小,所需要的奶非常少。美国有学者精确测量过90个健康的婴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吃下的奶量。结果是平均15g,最少的只有几克,多的也只有20g多点。而这点奶,是在两三个小时喂一次的情况下实现的。

母乳营养解读有误区,谨防踩雷

也就是说,每喂一次,宝宝平均只吸出了1g多一点,有时候几乎就没有。实际上,这两天之中宝宝吸出的是“初乳”。初乳中的营养物质更浓缩、免疫因子更丰富。后面的母乳无法与之相比,奶粉、糖水就更加不如。所以,在这个阶段,不要担心宝宝饿着,一定要让他多吸、坚持吸,吸出的每一滴初乳对他都是弥足珍贵、不可替代的食物。 

另一个误区是“6个月之后母乳没有营养了”。其实,任何时候的母乳都有营养。6个月之后,婴儿体内储备的铁已经消耗殆尽,需要从食物中补充,而母乳中含铁量很低。如果奶量足够,也可以提供所有的营养。只不过这个时候宝宝的需求量增加,可以通过辅食来提供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主要的营养依然应该来自于母乳(或者奶粉)而不是辅食;辅食应该是具有补铁作用的。 

母乳是宝宝的最佳食品,这是科学界的共识。而且,母乳喂养还有助于产妇的恢复,甚可能有助于降低一些癌症的风险。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国健康权威机构都推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母乳。配方奶是对母乳的模仿——经过大量的科学分析,找到母乳中对婴儿发育起重要作用的成分,然后用其他成分“调配”出来。虽然模仿秀冠军永远不会打败被模仿者,但现在的配方奶已经做得相当好。除了母乳喂养中形成母婴之间更亲密的心理联系,母乳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在发育状况上差别很小。比较显著的,大概只有在孩子的体重增加上的差异。配方奶喂养的孩子,平均体重要稍微大一些。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宝宝从奶瓶中吸奶要更加容易,所以容易吃得更多。 

对于母乳和配方奶,健康权威机构的共识是“母乳最好,但配方奶也足够好”。所以,推荐母乳喂养,但母乳不是爱宝宝的唯一方面。如果因为客观条件,实在难以实现母乳喂养,妈妈们也完全用不着内疚或者有压力——对宝宝的爱,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实现。 

宝宝体重增长慢,并非都是母乳的错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在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但临床中却发现辅食添加开始,有一部分宝宝的体重增长明显减少,甚至达不到同龄奶粉宝宝的增长幅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误以为奶粉宝宝普遍比母乳宝宝长得壮)。但究其原因主要为: 

1、辅食添加太多,成分不当。经常碰到给宝宝添加较多量辅食,但辅食内容主要是米粉或粥、面条等碳水化合物的情况,这类食物体积大,喂食过多会影响奶量,同时提供能量相对不足,蛋白质含量太低,不利于宝宝体重增长。要记住,1岁前宝宝要以奶为主,别将辅食当主食,同时辅食的品种需逐步丰富起来,以保障宝宝的全面营养。 

2、母乳量减少。特别是职场妈妈,在宝宝4~6月龄重返职场,工作辛苦、休息不足、宝宝吸吮次数减少等情况都会造成母乳量的减少。因母乳量缺乏量化,妈妈对母乳量的减少情况常不了解,母乳摄入不足也易造成宝宝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所以,如发生宝宝体重增长不满意,妈妈要积极寻找原因,找到确切原因后,做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宝宝的发育就不会受影响了。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