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我们分享这个话题之前,台湾儿童文学作家余治莹先引用了英国前教育部长布朗奇在启动英国阅读年时所讲的一句话:
“每当我们翻开书页时,就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础。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阅读。”
接下来,余治莹老师为我们深入地解读了阅读力,读书能带来准确性。书读多了,可以帮助孩子在成长路上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事、该说什么话,有准确认知的能力。读书能带来批判力。我们的孩子会获得越来越多、各种不同的信息,读书多了,会使他们不轻易相信片面的报道,知道每一种真相都会有其他可能性,会有自己的思考,并做出正确判断。
那么,在如此重要的阅读力培养中,父母应该成为什么样的角色?
最了解儿童发展的人
婴幼儿主要是靠感官吸收信息,而余治莹老师认为,阅读是最能综合几种感官共同体验的活动——跟孩子共读时,我们将他抱在怀里,让他感受到爸爸妈妈的体温;一边和孩子一起看图,一边引导他跟着念,还可以拉着他的小手摸一摸书的材质(包括纸张、布料、塑料等)……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念、用手触摸,那正是孩子透过五感在阅读。父母应该在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读合适的书。
6个月~1岁此时宝宝已经能辨别基本原色了。因此,余治莹老师建议爸爸妈妈与宝宝一起翻看一些图案简单、色彩鲜明的图画书,然后带他指认书中看到的图片,帮助宝宝将书中与真实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联结。比如看了动物图画书,再一起去动物园认识真实动物,同时提醒宝宝注意或给宝宝模仿不同动物所发出的不同声音。这样,虽然宝宝还不会说话,但当他再度打开动物书时,会学一边看一边学动物的叫声。
2岁左右宝宝能够感觉到色彩的浓淡了。此时父母为宝宝选书,可以着重考虑两个方向:第一类是以宝宝的日常生活为主题的书。眼前所见、身边所感为主题的图画书,容易引起宝宝的联结与认同,例如《我真的不乖吗·幼儿生活习惯3法宝绘本》。故事中小动物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的“辛酸”,让孩子因产生同理心而舒压;而异常熟悉却看似又完全不同的对话,经常可以让父母、孩子一起会心地捧腹大笑,潜移默化中又让宝宝认同了故事中的小主人翁们的好习惯。第二类是选择那些能引起亲子间对谈的书,由此扩大宝宝词汇量的吸收。她建议父母在和宝宝读这样的书时,一边说故事,一边做动作或进行相关解释,帮助宝宝提高理解力。
3岁左右他已经会捕捉形象的轮廓线,比较喜欢明亮的色彩,同时也发展出自己的偏好了。余治莹老师提醒父母,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喜欢让爸爸妈妈一再重复地讲他喜欢的故事,以及那些有押韵的儿歌。这是很好的事,孩子通常都在这个时候默默牢记故事里的句子,甚至可以记忆故事中的大部分情节呢!
5~6岁孩子这个时候喜欢阅读有因果关系的故事。余治莹老师举了一些孩子阅读《鲸鱼》这本图画书时的心理状态,他会跟著书中人到处找寻鲸鱼的踪影,一会儿水面上,一会儿去水底,遍寻不着时,开始整理所有信息,学习思考与判断,终于找出答案!孩子读这样的书,不但有大大的满足感,能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
在经历一段探索之旅后,也培养出了思考、整理与判断的能力。这个时候的孩子,也可以翻看一些有趣的科普类图书,例如《数字昆虫乐园》。这样的书可以同时让孩子对昆虫的知识印象深刻,同时也欣赏了昆虫图像,增强了想象力与艺术力。
别做破坏阅读美好意境的人
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如何让宝宝从父母的怀抱中就能体验到共读的乐趣,并成为快乐的读书人,余治莹老师希望父母找到合适的角色,能切实地帮助到孩子,而不是成为那个破坏了阅读美好意境的人。
朗读者——让孩子领略原汁原味
孩子认字不多,因此,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做文字朗读者,将图画书中的文字清清楚楚地念给孩子听。尤其是在每本书的第一遍阅读时,最好先将书中的文字一字不漏地念出来,不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减内容,让孩子感受一遍作家原汁原味的文字风格,领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以及各具特色又非常有趣的故事结构。
沉默者——让孩子先去“探险”
有些父母与孩子共读时,喜欢自己演绎,这本是一件极有趣的事,能引发孩子的共鸣,但却没有想到,这么做会在第一时间抢去了孩子自行读图并探索内容的机会。因此,在第一遍看图时,请把“探险”的机会留给孩子吧!孩子有一双灵活锐利的眼睛,会仔细观察图中的所有细节、每个表情,探索图画里散发出的各种信息,进而了解故事的内涵。这种自发性的读图能力,是孩子日后阅读力不断提升的良好基础。
分享者——一起享受吧,别总在提问
有些父母对于孩子阅读后的成果极为关切,深怕有所遗漏,认为需要孩子重复出内容才算是有所收获,于是总是在孩子才刚阅读完毕,就殷殷询问,当真是搅了孩子阅读的乐趣!不如与孩子共读完毕时,让时间更欢乐一点,或者再翻阅一遍有趣的画面,或者朗读喜欢的句子,或静默,或大笑,无论如何,让孩子反刍回味,才更有利于他体验到阅读后的丰富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