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常常会看到很多关于疫苗的说法,如“疫苗本身就是病原,给宝宝能少打就少打” “接种疫苗有致残的危险”等等,很多妈妈看后担心不已。带着这些担心,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预防接种很必要
不可否认,预防接种确实存在风险,但风险极低。在我们讨论预防接种安全问题时,不能因为小概率的风险就忽视预防接种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
例如,1974年英国有报道称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36起严重神经系统反应,电视新闻持续报道此事,公众丧失信心,导致接种工作中断,接冲率从之前的81 %大幅下降到31%,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滑,百日咳疫情暴发。由此可见疫苗接种并不是纯粹的个体选择,人群疫苗接冲率要达到一定的比率,才会形成人群免疫力,才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同样的事件曰本、欧洲均有发生。
可以肯定的是,相对于治疗疾病和护理来讲,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接种反应早知道
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其实这些接种反应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这些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很快可以消失,还有一些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提前学习和了解疫苗接种反应的相关常识,很有必要。
一般反应
局部硬结、轻度肿痛,发热、周身不适等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胳膊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38.5°C以下。
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发热超过38.5°C以上,则需要给宝宝服用退烧药,亦可物理降温,并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异常反应
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症,皮疹、腹泻、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服用脱敏药。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皮疹当中,以荨麻疹最为多见,一般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以至数日发生。特殊皮疹,如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于接种后5~7天出现稀疏皮疹,一般7~10天消退。麻疹疫苗引起的皮疹非常轻微。水痘疫苗接种后12~21天中常见有丘疹、水泡或疱疹出现,一般不多,约在10颗以下,不会结痂。经治疗均可痊愈。
如果宝宝出现轻微腹泻,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只要注意给宝宝多补充水分,及时更换尿布,保证充足的休息,两三天就能复原。如果宝宝腹泻严重,并持续3天以上都不见好转,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了解疫苗禁忌,避免不良接种后果
禁忌证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暂时禁忌症,另一类是绝对禁忌症。
早产儿、难产儿,正在发热或患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儿童就属于暂时禁忌症,这些宝宝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但是,如果宝宝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严重过敏体质,就属于绝对禁忌证,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家长在每次接种前一定要如实反映宝宝的健康状况,以减少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常见疫苗的禁忌证
不同种类疫苗的禁忌不一样,具体禁忌症,需参照各疫苗的说明书。
卡介苗禁忌: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2500g)、难产宝宝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接种卡介苗后4周内同臂不能接种其他疫苗。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禁忌: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4次,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禁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
百白破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严重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麻疹疫苗禁忌:患过麻疹的宝宝不必接种。正在发热或有活动性结核的宝宝,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禁用此疫苗。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乙型脑炎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有脑或神经系统疾患、过敏体质,或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的宝宝禁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禁忌:脑及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过敏体质,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禁用。发热、急性疾病的宝宝可缓种。
乙肝疫苗禁忌: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甲肝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存在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