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0—1岁

宝宝的语言是在模仿中炼成的!

2015-01-23 10:35:3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婴儿发育

一个弱小的生命,因你而来到世界上,你必须帮助他。为防止孩子们孤军作战,我们就要倾听他们讲出的所有东西,对讲述给与回应。

20世纪初意大利伟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断言,儿童对语言的吸收和学习是一件非常深奥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它是在大脑无意识的状态下开始和完成的。“那是一种自然的机制,或者说,是超越自然的机制。”我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可以证实,婴儿还不能张口模仿说话的时候,语言的学习早已经开始。

秋秋8个月大,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有一天我们坐在饭桌前,秋爸不知做了件什么事惹我不满,我开玩笑地指着他对秋秋说:“要不,我们批准他离家出走吧?”

妈妈,我听得见

此言一出,原本好端端安静坐在那儿的孩子,嘴巴一咧,哇哇哭了。

我和秋爸面面相觑。

我说:“你看,女儿多疼你啊,一听要让你离家出走就哭了——可她怎么会懂离家出走的啊?”

秋爸说:“不可能的,她不可能懂。一定是听成别的什么了。”

我开始试探:“你把妈妈的话听成什么了?是不是听成不带你出去玩?”

摇头。

“那,是不是听成不给你糖吃?”(哼哼,太低估0岁孩子的智商了。)

摇头。

“是不是听成不要你了?”

摇头。

“那,是不是听成要让爸爸离家出走?”

那孩子立刻嘴巴扁一扁,再次伤心得哇哇大哭!

慌得我赶紧将她抱起,连声抚慰:“爸爸不走爸爸不走,妈妈是在开玩笑呢……”

事情的确如此,孩子们在不会说话之前已经听得懂我们说话。1岁半之前的孩子,只是偶尔蹦出一个个词汇,看上去会说的话并不那么多。但科学家已经证实,婴儿生命内部在忙碌地工作,他们带着与生俱来的本性,像海绵吸水般吸纳外界的种种信息,体验各样的情感,一点一滴创建起独属于自己的大脑结构。

所以,轻视3岁之前婴幼儿的成长是大错特错了。一些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就把孩子放到老家,等到3岁要上幼儿园时才接回来。在乡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爹妈远走他乡打工,把幼小的孩子丢给老人。这种习见的做法既有现实生存条件带来的无奈,也有来自育儿观念上的误区,在他们的概念中,3岁之前的孩子类同于小动物,只要保证温饱冷暖就一切可以了。我碰到过一些年轻的父母把婴儿甩给老人带,自得于免除了为人父母的辛苦。秋秋小时候我也碰到过年长的女友劝我把孩子交给另一个城市的公婆带,说她儿子就是放在老人身边带到3岁才回来,“好得很!”

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学后非常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却全然忽视3岁孩子的语言学习与情感成长。在他们的观念中,3岁的孩子不懂什么,也不会记得什么。

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误区啊!真的“好得很”吗?不懂的,不记得的,并不意味着没有发生。3岁之前的孩子很难具备有意识的记忆,但并不是不记得了的事情就不存在。事实与此相反,记不住的伤害是更难以治愈的伤害,记不住的欠缺与不足在成年以后更加无从弥补。因为,它们早已经沉淀于潜意识的大海深处,成为生命难以抹去的底色。

所以,希望孩子长成优秀的生命,身心完整、和谐,对孩子3岁之前的哺育是怎么用心也不为过的。面对一个全身心都需仰仗父母、信靠父母的婴儿,你对待他的方式,是疏忽还是关注,是推卸了为人父母的责任还是全身心的养育,决定着他未来生命的基调。

人类究竟如何学会语言,迄今为止这依然是个亘古的谜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DebRoy费时3年,从儿子降生开始,在家中每个角落都装上摄像机,用9万小时,200TB的影像记录了儿子的每一次发声,并且输入计算机进行研究,以期待了解人类是怎么学会语言的。他的一个重要结论便是,在一个家庭中,孩子从环境中学习语言,环境也会向孩子学习,根据孩子的需要适时调整说话方式。孩子与他所处的环境在语言学习上是一个循环互动的状态。

无论学习语言的机制,学会语言的整个过程多么深奥难解,我们帮助孩子学习语言的办法却是既简单又唯一的,那就是:和孩子说话!一个弱小的生命,因你而来到世界上,你必须帮助他。为防止孩子们孤军作战,我们就要倾听他们讲出的所有东西,对讲述给与回应。

小编有话要说

8个月的宝宝,竟然能听懂妈妈要让爸爸走,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记住,你们说的每句话宝宝都明白的,所以,我们可不能对宝宝撒谎,或是说一些不好听的话哦!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