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春季入园快一个月了,中午始终不愿意吃饭,在家的时候也知道喊尿尿,自己也会脱裤子去尿尿,可是在学校时却不喊 ,经常尿裤子,在学校也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时会到处跑,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宝宝春季入园快一个月了,中午始终不愿意吃饭,在家的时候也知道喊尿尿,自己也会脱裤子去尿尿,可是在学校时却不喊 ,经常尿裤子,在学校也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时会到处跑,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孩子长大了,去幼儿园适应团体生活是个重要的课题,然而,由于家庭与幼儿园有着极大的差异,孩子在适应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许多孩子可能经过了开学初期的混乱后,就能渐入佳境,越来越习惯幼儿园生活。可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这样从此高高兴兴去幼儿园,有些孩子因为曾经遭遇过的负面经验,使得上幼儿园变成他们最大的压力来源。
那么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孩子不想上幼儿园呢?
1.不想与爸爸妈妈分开。
对孩子来说,爸妈在身边,不但能随时回应自己的需求,而且心里还会有无比的安全感。而上学以后,得独自面对、处理问题,不难想象孩子会产生失落、焦虑与不知所措的感觉。
2.对陌生环境感到害怕。
习惯了自己熟悉的家,现在却得长时间待在充满陌生人的学校里,孩子会感到莫名的焦虑与不安。
3.无法适应团体生活。
孩子在家中受尽呵护,到了学校,却只是团体中的一分子,必须遵守团体的规范,想要的东西需与人分享,想吃点心、玩玩具都得排队,上课时还被要求守秩序,不能随便讲话;到处都是限制,让孩子觉得学校真不好玩。
4.跟不上团体进度。
团体生活中常常无法照顾到个人的需求,如果孩子听不懂老师的话,而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或者跟不上其他小朋友,成为团体中的特殊份子,他会觉得受了挫折,也会因此产生心理压力,一想到上学就紧张。
5.人际交往受到挫折。
小孩子都渴望友情,在幼儿园 (托儿所) 里面可以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是每个孩子上幼儿园最大的期待。然而,真的上了学后,如果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排挤,孩子就可能不想去了。
当孩子吵着不愿上幼儿园,心中可能有很多的害怕与焦虑,爸爸妈妈必须耐心安慰鼓励,给孩子最温暖的支持,才能帮助孩子突破心理障碍,勇敢的面对问题。
孩子的思维模式是视觉型的,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他没有相关的经验以及在经验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无法提前想象将来的情景,并产生特定的情感,因此孩子在对幼儿园产生印象之前,不会提前产生离别的恐惧。俗语所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样的道理。
成人则不同,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当成人在给孩子进行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时,常常会将自己曾经体验的分离痛苦和心理感受当成孩子的心理感受,从而将自己的情绪传导给孩子。孩子本来并没有对幼儿园产生担心情绪,这时反而会因为妈妈的暗示出现担心。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在心理上误导孩子。孩子的心理准备可从两个方面来做。
一是通过语言描述解决孩子内心焦虑。宝宝3岁了,已经可以理解很多成人的语言。因此,成人可以先用描述的方式平静随意地跟宝宝谈论幼儿园,告诉宝宝: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老师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还有一些其他的老师,他们长得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妈妈去看的时候,他们正在和小朋友做什么事;老师是怎么说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他们是怎样吃饭的,怎样睡觉的;有一个小朋友想上卫生间了,他是怎样做的……
家长讲这些事的时候,就像讲一个童话故事,最好讲得非常有幽默感,逗孩子发笑,这样孩子就会要求家长一遍遍地讲。讲过几遍后,家长就可以拿出幼儿园的图片或宣传册页,指着上面的图画给孩子讲幼儿园的故事,指出园长的名字、每一个老师的名字,告诉孩子园长是做什么事的,幼儿园里有什么活动,还可以找一些关于宝宝上幼儿园的故事书讲给孩子听。
二是带孩子做初步的体验。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已经分享了许多关于幼儿园的故事,也刺激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注意,接下来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过家家的形式来体验入园了。
先是妈妈扮演老师,让孩子扮演小朋友,从早上入园开始一直演到放学回家,将幼儿园可能遇到的事都编到过家家的程序中。玩过几遍后,再让孩子扮演老师,妈妈扮演小朋友。之后就可以带孩子去实地参观了。要尽量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参观幼儿园的生活,使孩子将和妈妈玩游戏的经验与真实的幼儿园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对幼儿园的认识,排除陌生感。
切记不要只用滑梯、蹦床等活动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误以为幼儿园是一个像游乐园一样的场所,玩过了就可以回家,避免孩子入园后发现幼儿园并不是当初体验的那样而造成失望情绪。
入园以前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好以上准备,孩子入园后就不会感觉到过于恐惧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