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学知识 幼儿启蒙

抱佛脚

从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原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事到临头,你只好去抱佛脚了。

详细解释:唐 孟郊 《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谓年老方信佛,求佛保佑。后因称事前无准备而临事慌忙应付为抱佛脚。 

宋 刘攽 《中山诗话》:“ 王丞相 喜谐謔,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 王 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客曰:‘急则抱佛脚,是俗谚全语。上去投,下去脚,岂不的对也。’ 王 大笑。” 明 张谊 《宦游纪闻》:“﹝人有犯罪应诛者﹞恐急,奔往某寺中抱佛脚……故俗谚云:‘閒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清 李渔 《怜香伴·贿荐》:“[浄]如今遇着个作孽的宗师,忽然要来岁考……[末丑] 周相公 原来在此抱佛脚。”

故事: 

宋朝时期,王安石与客人闲谈,偶然谈到佛经,他感慨地说:“投老欲依僧”,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来抱佛脚”。王安石不悦,那人说古诗对谚语,如改成对联则成为“老欲依僧,急来抱佛”,头脚相对。

另有说法: 

古时候,有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事事都主张以慈悲为怀,就连犯死罪的人也可以尽量免除一死,于是才朝廷上便作了一个规定,凡是犯了死罪要被杀头的人,只要走进寺庙,抱住佛脚真心实意地忏悔,并且把头发剃光,留下来当和尚,就可免罪,不再追究。 

后来人们便用抱佛脚来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的人和事。 

同类知识推荐
精彩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