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疾病

母乳性黄疸

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黄疸持续了1—2个月,很有可能是得了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爸妈可以带宝宝到医院去检查,如果确认是母乳性黄疸,妈妈可以继续给宝宝喂奶,因为母乳性黄疸不会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一般新生儿黄疸2—3周便会消退,但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宝宝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这个现象就叫做母乳性黄疸。约有10—15%以喝母乳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爸妈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可以按照以前一样,继续给宝宝喂养母乳。

母乳性黄疸症状

1、黄疸不消退 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 以轻、中度为主(≥342?mol/L),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 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 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17、1~51、3?mol/L(1~3mg/dl),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5、营养发育良好,体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颜色正常。

6、肝、脾不大。

7、肝功能正常,无贫血。

8、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出生以后由原来通过胎盘的供应氧气到出生后通过呼吸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因此不需要胎儿时期大量携带氧气的红血球了,于是大量的红血球被破坏,造成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大量生成,这些胆红素一部分通过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通过肠道细菌的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和粪胆原排通过尿和大便排出体外。但是孩子稚嫩的肝脏不能很快处理过多的未结合胆红素,于是通过肠肝循环又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再加上新生儿初期肠道内没有细菌,不能将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和粪胆原,于是一部分胆红素重新被吸收。以上多种因素作用下孩子就出现了黄疸。

发病原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持续至1—2个月的状况。与新生儿黄疸的症状相同,就是皮肤和眼白会泛黄。

如果黄疸现象持续2—3周还没消退的话,要到医院接受检查,确认宝宝是否为母乳性黄疸。爸妈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以测量宝宝血液中胆红素的量。注意,奶量以150ml/kg.d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妈妈应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如果胆红素有减少,那表示引起黄疸的原因可能是母乳,这个时候宝宝可以不需要做任何的治疗,爸妈可以喝平常一样为是,不要因为怕黄疸而停止哺喂母乳。黄疸症状较严重的宝宝可以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即消退,至今尚未有因其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母乳性黄疸吃什么好

食疗方:

茵陈鲫鱼汤:退黄疸、清湿热、健脾和胃

原料:茵陈30克鲫鱼300克葱末5克姜片5克

调料:盐3克料酒10克植物油20克

做法:

1、锅内倒入适量清水,放入洗净的茵陈,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约2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

2、将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在鱼身上划上花纹,抹上少许盐和料酒,腌制片刻;

3、炒锅加油烧热,将鲫鱼入锅,煎至两面金黄;

4、将药汁倒入锅内,放入姜片,用中火煮约10分钟,加入盐,撒上葱花即成。

患者不适宜吃什么?

黄疸患儿应忌食油腻、辛辣等助热生湿的食物,如肥肉、辣椒、韭菜、大蒜、生姜等;

忌食粘糯滋腻的食物,如糯米、桂圆、大枣、荔枝等。

患者可多食:

黄疸患儿可适当地多吃冬瓜、西瓜、茭白、田螺、泥鳅、番薯等;

应积极地补充适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可适当地多吃胡萝卜、菠菜、麦芽、西兰花等。


母乳性黄疸的检查

母乳性黄疸常用的检查有间接胆红素,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又称非结合胆红素,即不与葡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由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组成总胆红素。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与各种溶血疾病有关。原因是大量的红细胞破坏后,大量血红蛋白被转变成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不能将其全部转变成直接胆红素,使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升高。

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含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血清中胆红素即未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当肝细胞损伤、胆管阻塞、红细胞破坏增加或寿命缩短时,胆红素代谢常发生异常,临床上即出现黄疸。胆红素代谢检查主要用于了解有无黄疸、程度,并鉴定其类型。

1、三大常规 三大常规检查正常,无贫血,白细胞计数不高。

2、血生化检查 血清胆红素大多数<257 mol="" l="" 15mg="" dl="">342?mol/L(20mg/dl),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肝功检查正常,HBsAg阴性。

一般无须特殊检查,必要时可查胸片、B超等,无异常发现。

母乳性黄疸如何预防

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1、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2、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3、增加新生宝宝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系统科学的掌握母婴知识!订阅乖乖网官方公众微信号:guaiguai_v5
相关文章
相关百科
猜你想问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